本期作者:张橙子  郁东  闫建斌  王艳钧  风一样的男子  丁强  张树宏  安羽  义樽  宏毅  欧春荣  盛夏  董爱春  阿鹏

近乡情更怯,无语泪阑珊。“第一届一马平川诗歌节”,以诗的名义相约,当相聚的日子越来越近,相聚的梵音在心中响起,流年如丝,打马而过的光阴里,马花的山山水水又涌现在眼前。

马花,一直是我心中故乡最美的画卷。无论是那蜿蜒曲折的茶马古道,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像兰色妖姬一样宛若惊鸿的附子花,还是那令人牵肠挂肚香气扑鼻的火腿,红泥火炉土制的美酒,或是那品种繁多珍稀的野生菌,满山遍野香麻十里的花椒,以及那袅袅的炊烟,柔美的云霞,都带着一种令人倦恋的乡土味道。

行进在马花这熟悉的山水中,走在这个名叫小光山的茶马古道边,指尖的岁月盈动着一缕馨香曼妙,时光的案几上,马蹄声声不绝于耳,赶马汉子之歌久久地回荡在高山峡谷之中,那群皮肤黝黑膘悍的赶马汉子,赶着马帮走过一座座崇山峻岭、万千沟壑的传奇故事依然鲜活,留下的足迹清晰可见,传奇的故事犹如就发生在昨天,他们传唱的歌谣,依然还飘荡在山谷之间,漫长的岁月,漫长的古道,那些被赶马人打磨过的岁月,熠熠生辉。

席慕容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

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时光的这头,一个赶马人的后代,带着对故乡的眷恋,放弃了县城的优越生活,回到故乡马花,引进优质花椒树苗,走上了种植花椒带领乡亲们致富之路,他立志要将马花变成能够策马平川的百木园、百果园。如今,平川、钟英、拉乌等多个乡镇的乡亲们都种上了花椒,走上了花椒、核桃、玫瑰、中药材、林下养殖等特色种养殖结合的致富之路。在他人带领下,“一马平川”的商标享誉中国,香麻半球。

当村里的花椒成熟之时,一串一串的花椒果,压得枝条低垂下来。像绿宝石一样的果,泛着绿光的叶,怎么看都看不够,还有,那散发在空气中的麻香,让人心心旷神怡。看着枝头上绿莹莹的花椒果,乡亲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更让乡亲们开心的是,“一马平川”专业合作社从种植开始就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时又提供回购,收购价格还很高,看着一张张红红的钞票流进口袋,乡亲们心里乐开了花。花椒,美了乡亲们的生活。

听着马锅头走夷方的传奇,领略着花椒大王诠释的人生,跌宕了似水流年的情怀。马花,从人到物,再到近水远山,落日烟霞,都是一个个闪动的温暖画面。乡亲们的甜甜的笑脸,漫山遍野的繁花,都能在不经意间闯入心头,成为记忆深处的抹不去的乡愁。

一下车,一股清新的空气,被露珠打湿的青草味扑面而来,沁润心脾。不必说湛蓝的天空,洁白的缕缕轻雾,也不必说远近高低起伏的山峦,只说这田野的静谧和马花特有的沁人的香味,就已经让我深深地陶醉,它弥漫了我的周身,荡涤了我的心灵。

小光山最美的时刻莫过于清晨,站在那高高的峰顶上,有宛若置身仙境的感觉,四处白雾缭绕,薄薄的云萦绕在鲜花盛开的整个山间,宛如仙女舞动绫绡翩翩起舞,清新扑鼻的花香,鸟儿清脆的歌唱奏响新一天的开始,奏醒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走在马花这熟悉的土地上,没有了工作时的那种纷繁的忙碌和压力,没有了为日常生活琐事而烦恼的迷茫和无奈,那颗浮躁的心,经过故乡、故事和故人的洗礼后,竟变得如此放松,恬静、安然。或许,对于我们每一个从乡村走入城市的漂泊者来说,心安处永远是在故乡曲曲折折的小路上,在无际的田野中,在儿时嬉戏玩乐的小河畔,在故乡袅袅的炊烟里,还有,那散发在空气中花椒的麻香…

一路风尘仆仆,心中对故乡的牵念从未消停,故乡,很远,也很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将故乡默念成诗,任时光流转,世事沧桑,那一份故乡的眷恋之情,永不淡去。因为故乡,所以花开似锦,因为故乡,所以叶落如诗。

在游子的心中,故乡是母亲额头上新添的白发,是父亲脊背上镌刻下的岁月风霜。故乡是一份温柔,是一指流年嫣然生香的明媚,是梦里的次第花开,是指尖岁月盈动着的一缕馨香曼妙,心中有故乡,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沟壑,走过四季风霜。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嚣;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生命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寸时光都要自己亲历,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亲尝。像花椒大王一样,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从城市走向故乡,只为了心中的那一份让故乡人过上好日子的执著,有了这一份坚定,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沟壑,走过四季风霜。

乡愁,是心灵深处一朵美丽的花。它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承载着游子的思念,而马花,更像是一朵阳光下的牵牛花,承载着游子对故土浓浓的眷恋和深情的牵挂,微风吹过,遥远的呼唤声传来,故乡,在唤你回家。

一路轻车,我们穿行在三十五里坡四十五里箐的盐马古道上,一路浸泡在春天的欢声笑语中……

在松坪哨、李子园、 帽角山…这些不知听了千百遍的地理名词里穿梭,遇见苹果花,这是我的第一次,但与爱情无关。

这边一坡,那边一坡的苹果花开出了晚春的色彩,它们一簇簇,一树树占据了我的眼神触及处。

几处山坳坳的烟火里,偶尔飘出很有分寸的几声鸡鸣狗吠,和着花开声,一粒一粒滴入了心房。

(我也不可能问一路叫喳喳的喜鹊,或几只蹲在木瓜树枝头的乌鸦,这些苹果花倾国倾城地开放,为了谁)

(春风送花香,溪水喷珠吐玉,山林餘清气,房舍缀其间,这样的日子怎能苟且度过)

四十五里箐,有松坪哨、三哨、二哨、头哨,顺着下行的方向,如线穿珠,将春天的美色连接为一体,

(这是盐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四十五里箐之长,我们一行人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小憩)

在鸟语花香中,已经忘记了成群结队的羊群跟着我们,还是我们跟着羊群,一次次淹没在林之海,淹没在花之海……

在松坪哨,读山,我读出了山的巍峨,读出了一条盐马古道承载起一个民族的厚重苍生更始;读水,我读出白云苍狗,白驹过隙,以清静心看世界,人间最美是清欢。

(听,潺潺流淌的溪水送来的回音中,那一曲写尽了人间悲欢离合的《赶马调》,从盐马古道的尽头飘来,只是场景变换之间已是匆匆千年)

我们在一棵苹果树下,与围满桌的老乡穿过历史,在《赶马调》里,一段段揭开这条神秘古道的古朴。

一曲《赶马调》,他们可以信口开唱,把富裕的生活唱成了高山流水,流长深远。

(一堆篝火熊熊燃烧,在跺地有声激情“打歌”和对唱声中,他们分明是在给我们上演了一部赶马人创造的烟火人间有天堂的创造史)

月亮爬上了半坡,葫芦丝的妙曼的音符在夜空中流淌,我们走向了盐马古道的另一个村落……

正午的阳光懒懒散散穿过头顶,我在一把太阳伞下,找了一个安顿风尘仆仆的脚步的借口。

(左侧,一条蹄迹斑驳的盐马古道承托着赶马人的身子,一路延伸到云雾深锁的远方)

在视角的冲击中,味蕾苏醒,体内流火共鸣,我读出了这片土地,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内在气质,一蓑风雨任平生,淡然一点,随遇而安的心境和生活情怀。

不知修旧如旧了多少次的几处古宅还在,留给我查证的是古墙、古砖、古瓦、古桌、古凳、古磨、古井……汇聚成一部古老的生活故事,让我依然看到了古镇的前世今生。

这本来就是一方淳朴的土地,经历了沧桑,屋檐下挂着的火腿、腊肠,土缸里的泡梨,瓦罐里的糖渣……还在散发着最古朴、最生态的生活原味。

(只是在一条青石板路上穿街走巷,如我匆匆而来一样,我匆匆触及不到它最初的苍凉)

只是,除了春节和二月十九观音会,它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选择了静默,曾经的滇歌、棘曲、花灯、小调齐声和的景象,已经留存入了青苔的记忆里。

我把心情端坐在戏台之下,在三柱清香的缭绕中,整个身心融入了《小赶马》《十二月里采花》《绣肚兜》《十二杯酒》《包二接姐姐》《半夜寒鸡》《太平年》《走茶山》《玉郎》《采花调》《竹林捡子》《赵三王怕老婆》……这些充满乡土之声的音符里。

我知道:这方古戏台,它心中有一条河,涌流着精神生产的文化和艺术,生生不息……

落日的余晖轻轻洒落在戏台上,洒落在我的额头,我轻轻合上了经卷一样,合上了这一碟盐马时光,走出了苍黄的记忆。

一群孩子,看着他们在灼热的灰烬里刨出烧熟的蚕豆和麦子,那香、那味、那快乐的神情,一样勾起了我的童年往事。

本期作者/张橙子  郁东  闫建斌  王艳钧  风一样的男子  丁强  张树宏  安羽  义樽  宏毅  欧春荣  盛夏  董爱春  阿鹏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