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天凌晨,2019-2020年度欧洲冠军联赛已经进行完了首轮的全部较量,四大联赛球队都有不同程度翻车。这个结果并不出乎笔者的意料。历史数据表明,欧冠首轮是冷门频出的比赛日,本文也并不打算对赛果进行过多的探讨。

在不少球迷的心目中,欧洲冠军联赛是当今足坛第一赛事,连世界杯都要给欧冠让道。欧洲冠军联赛是不是第一赛事,可以从场内和场外两个方面来探讨:

场外因素更多的属于经济层面的事务,没有专业翔实的数据分析,很难得出谁比谁更有“影响力”的结论。而场内因素属于人人都能看到的东西,也是球迷心中对赛事影响力排序的主要依据。本文主要想探场内因素,重点是欧洲冠军联赛的赛制。

在1991–92赛季之前,冠军杯的赛制是纯粹的淘汰赛。这个赛季则在8强时设立了小组赛。1992–93赛季,冠军杯正式更名“欧洲冠军联赛”,比赛也发展成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三进行。但人们习惯于将其称为欧洲冠军杯。在后来的几年中,冠军联赛的赛制又屡有变化,逐渐将分组循环赛制应用到复赛以前的比赛,参赛的球队也不再限于各国的联赛冠军以及上赛季的欧冠冠军,一些足球强国的联赛亚军也可以参赛。而这一切变化,都是为了增加比赛的场次,使参赛的各队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

1998年,为了阻止各大俱乐部建立欧洲超级联赛的设想,欧足联决定从1999–2000赛季起对欧洲三大杯赛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改革——欧洲优胜者杯被取消并入欧洲联盟杯。而根据欧洲俱乐部比赛成绩的排名,各国可以派出 1–4 支球队参加欧洲冠军联赛。又增加了一轮小组赛,第一阶段的小组赛由 32 支球队分成每组 4 队进行,每队进行 6 场比赛。8 个小组的前两名进入第二阶段的小组赛,第三名进入欧洲联盟杯第三轮。第二阶段小组赛决出8强晋级淘汰赛。2003–04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取消了第二阶段小组赛,也就是产生十六强之后,直接开始进行淘汰赛,直到决出冠军为止。而淘汰赛阶段开始进行对赛抽签,16强的线支分组次名进行种子分布。对赛为首名对次名,但前提是对手不能为该届同组及同国家的球队。8强的抽签则不再局限于同组及同国家的对手,并同时间接定出半决赛的对赛分布,但自2012–13年欧洲冠军联赛起半决赛改为另外进行抽签。决赛前每个淘汰赛阶段分首次回合[1],以两队的总得分作为比分。如同分的话则计客场进球制度,但再分不出胜负的话直接进入加时,客场进球制度在加时同样适用。如果加时都是分不出胜负就会进入点球大战的阶段。由于决赛是一次过的比赛,所以会在中立球场举行。基于公平原则,即使举行决赛的球场为该球队所属的国家甚至主场亦需要分主客场次,同时亦方便球场管理。同样地,如90分钟内无法分出胜负就进入加时,如仍无法分出胜负就会进入点球大战的阶段决出冠军谁属。

2004–05年度冠军利物浦因在同届英超联赛只取得第五名,未达参与2005–06年度欧联的资格,为免出现卫冕冠军球队不能参赛的尴尬场面,欧洲足联特别批准利物浦参加欧联预选赛,之后亦修改参赛资格,应届欧联冠军不论国内联赛排名如何,均可取得来届欧联小组赛的参赛资格,但如果该冠军队的联赛排名未能达到参赛资格,此冠军队就会占有所属的同一联赛其中一个参赛名额,换言之该联赛透过联赛排名取得参赛的名额减少一个。2015–16年赛季起,如应届欧联冠军的卫冕席位没有被占用 (即是应届欧联冠军队已凭国内联赛排名取得参赛资格),应届欧洲联赛冠军可直接进入来季欧联小组赛阶段,但若应届欧洲联赛冠军已凭国内联赛排名取得参赛资格,此参赛名额将转至排名较后的联赛冠军取代。同时本赛季欧联的分组抽签改例,头号种子由一个卫冕冠军加近五季欧洲足联系数最高分的七支球队组成,改为由一个卫冕冠军加欧洲七大联赛的冠军球队组成。

2016年10月份欧足联官方宣布正式批准欧冠改革,从2018–19赛季起,欧战积分排名前四的联赛,前四名将直接进入欧冠小组赛。若欧联冠军通过本国联赛获欧联资格,其名额将归欧洲足联排名第11联赛冠军;若欧联冠军通过本国联赛获欧联资格,其名额将归欧洲足联排名第5联赛季军。欧洲足联更规定,每个联赛不得超过5支球队参加欧联。

球迷吐槽欧冠的抽签有猫腻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为什么会吐槽?因为欧足联吃相是在不佳。

大型赛会制比赛,抽签有潜规则其实是件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打个比方,你过生日开party请了不少朋友,切蛋糕的时候,直接塞给你一块大的,会有人会觉得不妥吗?但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得先把整块蛋糕都放桌上,不能藏在桌子底下。

抽签就好比切蛋糕,一般的赛制,一次性抽签完成后,该项赛事的所有对阵表就随之产生,抽签的好坏也没有那么绝对,强队或东道主稍有不慎,没有取得理想的小组名次,可能原本极佳的分组和半区就要拱手让人。而欧冠的分阶段抽签,严重的破坏了赛制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将一项赛事人为的切割成几个阶段,而几个阶段之间的赛果联系性不大。

小组赛打的再好,淘汰赛给你的烂签,一样直接打道回府,阿森纳球迷肯定深有体会。反之,小组赛表现平平,淘汰赛多给你安排几个较弱的对手,照样可以走的很远。有的球迷觉得每年欧冠淘汰赛都有那么几组“弱弱对阵”,这个抽签机制是保证了弱国足球的利益。

十个人饿着,每次抽两个人能吃大餐,然后跟剩下的八个人说:你们表现好点,下次也能吃上大餐,这种政策交胡萝卜加大棒。而十个人每次都能吃上馒头,才叫保证弱国足球权益。按照这个思路回头看欧冠抽签,名为照顾弱对,其实恰恰是照顾了强队。有了这个抽签机制,强队不需要每场比赛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只需要保证每个阶段的关键场次打好,打出“史诗级”的表现,就可以顺利晋级下一阶段。

所以我们在2003年后经常看到,不少四大联赛里表现平平的球队,最终问鼎欧冠,甚至卫冕欧冠,其实就是沾了赛制的光。而且这种情况不是出现一两次,而是几乎每个赛季都在上演,在笔者看来,欧冠冠军这个冠军的含金量真心不高。

什么叫淘汰赛?笔者认为,淘汰赛的单场定胜负是基本的要求。单场定胜负保证了每一场都有悬念性,这是淘汰赛的本质之一。

淘汰赛其实还是有第二个容易被忽视的本质:每场比赛都可以终结悬念。而欧冠的淘汰赛制,很遗憾,又破坏了这一条,使得比赛的观赏性和公信力下降。

总结一下:欧冠的抽签机制本质上是欧足联以牺牲赛制公平性为前提,提高赛程控制,赛事观赏性和影响力的手段。

以下赛制纯粹为笔者假想,方向是在不增加场次的前提下提高赛制公平性,保证观赏性,并没有任何消息源。赛制设计主要参考世界杯、英足总杯、NBA、欧国联。

高者先打主场,如分出胜负则胜者直接晋级下一阶段比赛,如打平则调换主客场进行第二回合比赛,再打平则进入加时赛和点球决胜阶段。晋级方根据本阶段的晋级过程决定本阶段积分:

4强阶段:参照欧国联或NCAA的赛制,搞个Final 4赛制,在决赛举办国一周之内举行单场定胜负的半决赛和淘汰赛,4强球队按照小组赛积分、16进8积分、8进4积分总和排序,周二进行1v4,周三进行2v3的比赛,周日决赛。

以上赛制,首先对阵固定,其次主客场也完全按照前阶段赛果决定,同时每阶段赛果都有联系性直至决赛。同时引入决赛周概念提高赛事影响力,欢迎拍砖。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